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鍾起岱
本書作者鍾起岱博士,1957年生,台灣省苗栗縣人,祖籍江西省瑞金縣。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觀光與休閒管理系主任主任、南投縣中興新村文史創新協會理事長、台灣省三餘藝文協會理事長、社團法人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秘書長;除本書外,主要著作有:《觀光與休閒經濟學》、《宋團隊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等書。
目錄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局長序 6
南投縣長序 8
南投市長序 9
中興高中校長序 11
我們的中興新村 13
第一章 走過希望的年代 1
第二章 村史研究方法 13
第三章 中興新村早期聚落紋理 31
第四章 中興新村的自然與水文 57
第五章 中興新村的社會與人文 73
第六章 中興新村的建村故事 89
第七章 中興新村的建村紋理 123
第八章 中興新村的文化景觀 149
第九章 中興新村古蹟與歷史建築 171
第十章 中興新村的宗教 211
第十一章 中興新村的都市計畫 249
第十二章 中興新村的公共設施 267
第十三章 中興新村的街道巷弄 305
第十四章 中興新村小生態與綠建築 321
第十五章 臺灣省政府 337
第十六章 九二一大地震 363
第十七章 中興新村的往日生活 383
第十八章 高等研究園區 421
參考文獻 447
序
我們的中興新村
我與中興新村結緣應該追溯到民國53年左右,我有一個長輩鍾競生先生從苗栗縣議會調職到台灣省政府編譯室任職,不記得哪一天我的父親帶我跟姐姐去拜訪他,他那時住在光明五路29號,矮矮的小平房,簡單的擺設,彷彿世外桃源,那時候每年暑假,家父都會帶我們去玩一次,非常開心的經驗。
民國72年8月25日,我退伍後的第三天,年輕有為的台灣省研考會執行秘書江清馦先生在辦公室召見我,說李登輝主席正在大力推動計畫預算制度,希望為台灣省政府建立一個制度,而我剛好學規劃方面的領域,他說他在高普考待分發名冊裡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到台灣省政府服務,江先生是我公務生涯的一個重要貴人,也是我最敬重的長官之一,他開啟了我進入中興新村服務的契機,民國72年9月1日我到台灣省政府報到,就借住在光明五路29號的競公家裡,他有一輛老式的腳踏車,說是公家配給他的座車,就借給我騎,一直到民國80年前後,他退休了,將這輛腳踏車要了回去,說這輛車要還給台灣省政府,那時候,我在研考會擔任主任秘書,劉耀武先生是我的主任委員,倏忽之間,我在中興新村住了三十幾年,歷經了台灣省政府最輝煌的年代以及歸於平靜的時代。
民國96年個人自覺江郎才盡,對於公家機關難以有所貢獻,與其尸位素餐,不如歸去,申請退休,承蒙核准。退休後,本想開個高普考補習班,打發無聊時光,嘉惠那些有志公職的年輕朋友們,但人生總是有很多的意外,民國97年2月1日我應聘到中州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的前身)任教,因緣際會,幾年下來,有幾個主持與中興新村計畫的經驗,我曾訪問超過100位的中興新村耆老,舉辦過數十場專題講座,帶著年輕學子走訪過每一條巷弄,仔細觀察中興新村的變遷與衰興,開始有機會認真的去研究中興新村這塊土地。
民國102年我因為主持南投縣政府委辦計畫的緣故,特別去拜訪我的年輕好友中興高中校長王延煌博士,他找了語文資優班27位優秀的年輕朋友,跟著我尋訪中興新村的每一寸令人驚嘆的足跡,我們一起推動「中興學」,作為在地鄉土教學,然而,片段的知識,總是非常可惜的難以積累,這期間,我創立了「南投縣中興新村文史創新協會」,又由於我的老友李保金女士的遽然去世,我又接任了「台灣省三餘藝文學會」的理事長,不稱職的我,在歷任三餘理事長的卓越貢獻下,三餘藝文學會得到2015年杏壇芬芳獎,作為中興新村的老居民,可能很少人像我一樣有機會經歷這麼多的興衰、接觸到這麼多的耆老長輩與主持計畫的機緣。
民國106年中興新村即將創立一甲子,許多年過八旬的耆老們,逐漸凋零,省府一代的菁英們逐漸退出公務舞台,再過幾年,也許船過水無痕,只能任憑隨風而逝,記錄這些年一起走過的雪泥鴻爪,給喜愛中興新村風華的年輕學子一個探索的引子,也許是催生「中興新村學」這本書的最大動力。
往者已矣,當台灣省政府精到中興新村都無法管理的年代,當老一輩耆老走過他們那一代的歷史歲月,中興新村即將進入一個完全不同風貌的年代,印證了在精省最轟轟烈烈的時代,我在人事處吳堯峰處長、法規會邱聰智主任委員的協助下,寫了一篇精省後台灣省仍具有公法人的文章,準備投稿,有一位法律老師,給我的文章寫了一段評語,其中有一句話:都精到一滴都不剩了,要公法人何用?那一年是民國八十七年。20年即將過去,回首往事,豈能不令人唏噓。
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師長、前輩與朋友的協助與鼓勵。在此特別記述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黃秀政教授,黃教授是研究台灣地方志的先驅,大約在20年前,我曾經多次到中興大學歷史系向他請教讀歷史的方法,特別是多次聽他提到司馬遷寫史記的點點滴滴,覺得受益非常多,他開啟了我研究在地學的興趣,九二一大地震後,我在擔任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委員會企劃處長期間,特別邀請黃教授協助行政院整理九二一的檔案資料,在行政院九二一重建委員會的預算裡面,也特別編列了有關整理史料的經費,這可能是中華民國政府第一次在災變發生的重建過程中,就注意到史料編輯的重要性,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要花這樣的錢?我的答案是:九二一重建過程當中的艱辛、苦難與困難,終究會過去,當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年之後,我們為後代留下甚麼?可能只有史料了。我離開九二一重建會兩年之後,黃教授排除萬難,獨立完成了九二一重建的史料彙編,其中更以不惜得罪當道的堅持,排除了許多政治的干預,頗有司馬遷之古風,非常令人敬佩,我在訪問耆老的過程當中,得黃教授非常大的幫助。而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蘭臺出版社及編輯群的協助,特別是張加君總編輯與高雅婷主編,中興新村的故事,對曾居住在中興新村的居民,或研究中興新村的學者,也許有一些歷史的價值,但可能在出版市場上,則不一定有出版價值,我們素昧平生,編輯群卻非常盡心盡力的協助本書的出版與行銷。最後要感謝幫助本書寫序的幾位長官:前台灣省政府林政則主席、主管高等研究園區開發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陳銘煌局長、南投縣林明溱縣長、南投市宋懷琳市長、國立中興高中王延煌校長,林政則主席更早在2016年5月卸任之際,就先為本書寫序,非常感謝。
本書共分為十八章,第一章走過希望的年代、第二章村史研究方法、第三章中興新村早期聚落紋理、第四章中興新村的自然與水文、第五章中興新村的社會與人文、第六章中興新村的建村故事、第七章中興新村的建村紋理、第八章中興新村文化景觀、第九章中興新村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第十章中興新村的宗教、第十一章中興新村的都市計畫、第十二章中興新村的公共設施、第十三章中興新村的街道巷弄、第十四章中興新村的小生態與綠建築、第十五章台灣省政府、第十六章九二一大地震、第十七章中興新村的往日生活、第十八章高等研究園區,全書大約有40萬字。每一章後面特別開闢了「想一想」、「我的學習單」,提供同好與學子思考,本書疏漏不足之處必然不少,道聽塗說之處也不少,希望本書除了作為茶餘飯後的閒書之外,也能夠作為激發年輕一輩研究、探索中興新村一個有用的啟蒙書。
中興新村陋室
民國106年元宵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3358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6k / 19 x 26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關注「增城樂眾社工」一起為社會服務傳播 一、社會工作介入特殊兒童教育的必要性我國特殊教育已經發展十多年,但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社會工作服務卻幾乎為服務空白。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辦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國家制定了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該文件強調了「堅統籌推進,普特結合」的原則,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全面推進融合教育。(一)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滿足特殊兒童發展的原則社會工作是以「助人自助」為原則,強調對個體的尊重。 社會工作認為: (1)人有獲得資源以解決問題並發展潛能的權利; (2)人的價值和尊嚴是天生的; (3)每個人的獨特性和個別性都應得到尊重。 (4)人在擁有適當資源時均有能力成長並適應環境,因此對處在任何狀況中的人都應該給予支持,以增加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他們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這與特殊教育強調的對每個兒童的尊重與價值肯定、為每一個特殊兒童提供最小受限制的環境以滿足每一個兒童發展需要的觀念一致。(二)社會工作能滿足政府在特殊兒童服務領域中的管理需求特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得到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康復救助以及教育救助等服務,這些服務又因特殊兒童的殘疾類型以及年齡層次等多方面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差異。如何更有效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目前,政府傳統形式的救濟與統管形式不僅難以滿足所有特殊兒童的需要,而且還導致政府的管理機構越發龐大。 因此,政府在運用傳統的行政、經濟、法律手段之外,需要尋求一種更加強調人性、個性和專業性的管理和服務方式。 社會工作恰好可以滿足政府的管理需求。政府通過項目,購買專業性的社會工作服務,可以有效調控特殊兒童社會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有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與管理形式的革新。二、社會工作介入特殊教育的內容根據特殊兒童的服務需求,藉助於特定的工作理論與方法,社會工作者可以從事多方面的專業服務。(一)社會工作介入特殊兒童的需求分析針對有殘疾證(心智障礙、發育遲緩)的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廣州市增城區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採用「生態系統理論」對轄內特殊兒童進行需求分析,具體如下: ... (圖: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的增城區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系統情況) 1、微系統層面(1)特殊兒童存有獲得融合教育能力支持的需求。目前教育體制的大班教學無法滿足隨班就讀個別關注的需要,導致兒童學業不成功,嚴重影響成長,引發社會問題。 然而,特殊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礙缺陷,他們很難融入班集體。因此,為了更好地融入群體中,特殊兒童需要獲得融合教育能力支持的需要,促使其能夠提升諸如社交能力、學習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 (2)特殊兒童家長存有獲得兒童成長教育與情緒支持的需求。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 特殊兒童家長自身對於特殊兒童教育知識理解不全面,面對孩子的個別行為,家長容易出現情緒困擾。 加之,特殊兒童這一名詞容易讓家長貼標籤,不願意接受孩子的現實情況。因此,特殊兒童家長需要獲得兒童成長教育與情緒支持的需要。 (3)學校老師存有獲得特殊教育知識的需求。目前學校社會對特殊兒童的認識並不充分,班級教師因缺乏特殊教育兒童的知識,無法在傳統課堂中顧及所有學生。 因此班級教師獲得相應的特殊教育知識與支持,可以極大地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與特殊兒童教育能力,並提高特殊兒童的學習技能及學業表現,人際交往和興趣培養。 2、中系統層面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服務需要獲得家庭、學校、同伴、社區、社區網絡等的相互配合發展需求。 社工根據區殘聯提供的數據反饋,發現隨班就讀兒童的家長對病理的認知和接納程度較低,家長不知道如何輔導孩子的學業,在校園內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缺乏正常的社交溝通以及人際關係緊張,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和突髮狀況,學校教師不知如何幫助這類孩子更好的實現共融等棘手的問題。 為更好地讓特殊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學校、同伴、社區需要協力發揮自身的作用,該過程每個系統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彼此聯繫,當其彼此聯繫則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3、外系統層面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服務是一個社會發展必然經歷的系統工程,該服務發展是否順暢,是需要獲得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社會、家庭、學校對特殊兒童的接納程度也是影響著特殊兒童教育發展。正如,正常家庭的家長對於特殊兒童的接納態度,必然影響著其子女在班級與特殊兒童孩子的社交情況。 4、宏系統層面特殊兒童服務的發展還需要獲得國家政策、職能部門行動以及友好社會文化環境的支持。 目前國家針對特殊兒童服務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然而,地方對於政策的推動力度並非如期所致,因此,項目也需要整合全社會的力量,例如地方職能部門、傳播等,共同創造一個友好的教育氛圍,提升社會對特殊兒童教育的認識,參與特殊兒童公益事業。 社工通過與家長,老師和學生的逐個面談,深入了解服務對象需求,並通過兒童基本信息表和兒童行為量表等工具,進行需求分析,共同制定服務計劃。(二)社會工作介入特殊兒童啟用資源教室資源教室是建立在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之中,專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務的教室。資源教室是要幫助普通班級中所有學習上或行為上困難的學生。 2018年10月GL小學聯繫社工,希望和社工機構達成特殊兒童服務合作協議。據了解由於普校缺乏特教人才,缺乏特教經驗且身兼數職,表示對資源教室的運作存在阻力。 希望通過社工介入特殊教育的服務體系,真正啟動資源教室,改善學校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教育支持網絡,使其能夠獲得平等教育和合適支援的服務,促進其在小學階段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去度過兒童期。通過雙方的洽談,社工機構與GL達成合作協議,從2019年1月開始正式進入學校提供服務。...(圖:「伴讀大使」隨班就讀特殊兒童服務推動策略)2.3社會工作介入特殊兒童的學生服務學生服務作為直接服務干預圍繞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微系統進行干預,通過「陽光課堂」、「木藝科學課堂」、「感統訓練小組」、「諮詢及個別服務」的形式進行,提升特殊兒童的學習能力、感覺統合能力以及情緒管理能力等。截止2019年12月,共開展87節個別及小組服務,共服務381人次。 目前,社工團隊成功進入存有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GL小學,並完成一學年伴讀課堂入校工作,一定程度上協助注意力感統失調的孩子提升注意力和感覺統合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 該校服務對象是一至六年級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學校開設三組伴讀課堂,分別是感統注意力課堂、木藝科學課堂以及陽光課堂。 前期通過學校負責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同時了解學校針對隨班就讀學生服務的需求;通過召開家長見面會,了解家長的需求,家長簽訂服務知情同意後,開展一對一諮詢以及部分學生的評估服務,深入了解學生需求。 根據該學生的綜合情況,給學生匹配課堂,最後通過向家長反饋評估結果,學生分班由家長自願報名參加小組。 針對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社工採用個別輔導的形式進行介入,並定期與學生家長、班級老師進行諮詢和面談,透過個別輔導與諮詢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微系統狀況,找準服務介入點。2.4社會工作介入特殊兒童家長的支持通過干預技巧培訓加大對兒童家長的支持,也是圍繞特殊兒童的微系統進行干預,重點關注特殊兒童的家長與教師,通過「家長見面會」、「親子茶話會」、「家長支持工作坊」等的形式,提升家長對特殊兒童知識了解度,為家庭提供情緒支持,增強家庭應對策略及基本的輔導技巧。截止2019年12月,共開展5場活動,共服務91人次。 前期掌握了特殊兒童的基本信息狀況後,採用了直接服務干預,在干預過程中,充分調動家長與教師的作用,讓家長、教師見證特殊兒童的點滴成長,激發其對兒童潛能的思考。 其次,通過開展一場家長見面會,一場親子茶話會,一場親子園藝治療體驗活動和一場兒童情緒家長支持工作坊,系統的介紹伴讀課堂服務、介入方法,課堂設計等內容,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和協作。 其中,採用家長支持工作坊的形式,提升家長的感覺統合能力,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帶到家庭內,本工作坊有17位參加者順利完成培訓,並獲得相應的培訓證書。 直接服務干預以及干預技巧培訓為彼此聯繫的培訓,在直接干預服務中獲得的信息,為干預性培訓方向與內容提供指引支持,而干預性培訓能為直接服務干預輸入力量。 正如,在陽光課堂中發現特殊兒童期望能夠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鼓勵需求,因此,在干預性培訓中,能夠通過親子茶話會的形式為特殊兒童及家長搭建溝通平臺,促使其能夠進行有效溝通。最後,在透過個別訓練的形式,強化特殊兒童的自信心。2.5社會工作介入大眾層面的宣傳教育大眾層面宣傳教育則是圍繞特殊兒童的外系統進行干預,通過「花藝慈善晚會」、「觀影會」、「職能部門溝通」、「媒體報導與傳播」、「安全教育遊園活動」、「衛生健康教育活動」、「親子木匠融合體驗活動」、「夏日營親子體驗活動」、「布藝親子融合體驗活動」等的形式,充分調動企業、職能部門、學校、媒體等資源為特殊兒童注入力量,推動特殊兒童服務發展。 截止12月,共開展13場活動,直接服務931人,間接服2835人次,共服務3766人次。其次,獲得了2次紙質版媒體報導,5篇新媒體報導,拍攝了2段關於特殊兒童項目視頻,線上傳播人次為1055人次。 堅持以特殊兒童宣傳服務為主,組織GL小學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以及普通學生共30人,組成融合環境,舉行了一場關於特殊兒童的電影《奇蹟男孩》觀影會,本次活動覆蓋學校一至六年級學生,覆蓋的範圍比較廣,學校首次舉行融合教育主題活動,意義重大,學生受益也比較大。 通過學生的觀影信封反饋,大部分的服務對象通過觀影會宣傳活動在一定的程度上了解到了什麼是特殊兒童,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正確接納別人。 另外,「關注特殊兒童,種一粒善的種子」花•善•美第三屆花藝慈善晚會活動,通過藝術插花活動,邀請社會愛心企業及社會人士,採用「一起捐」的方式為特殊兒童傳遞「善」與「美」。 同時給有需要幫助的特殊兒童傳遞希望和力量,希望他們能夠自信、健康和快樂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想引起社會對特殊兒童的更多正向關注與理解,帶動更多企業回饋社會。本場慈善花藝晚會使用了11小時,有1875人參與眾籌,共籌集67,615.93元。 最後,根據服務需要,為增城區首個特教班和首個資源教室的有效運行,後期根據服務經驗的積累,自主研發了一套衛生健康教育工具包,將課堂遊戲化,以創新的課堂形式協助隨班就讀特殊兒童學習,該工具包可繼續升級,用於特殊兒童衛生健康教育。三、社會工作有效介入學校隨班就讀服務系統的總結與反思 (一)有效介入需要學校與社工機構的準確定位與合作共識社會工作作為新生職業,在介入教育系統的服務時,首要是要與學校有合作共識,學校老師負責學生日常教學工作以及和家長聯繫工作,社工在資源教室服務的角色是課程設計者,需求評估者以及組織策劃者,支持網絡建設者。 在開展之前,社工機構需與學校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能夠讓學校老師與社工各施其職,發揮所長,通力合作,共同實踐一個跨專業的合作模式。 (二)有效介入需要社工機構培養一支具有特殊兒童教育知識的社工隊伍 要做好特殊兒童服務工作,服務提供者——社工這個隊伍的專業建設尤為重要。要提高社會對特殊兒童社會工作的認同不僅要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塑造關愛特殊兒童、尊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社會價值觀念,更重要的在於社會工作自身充權,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化服務滿足特殊兒童的需要,從而使自身的專業價值得到社會認同。 社工機構要看到這個領域的空白地帶,能夠制定一系列的特殊兒童社工隊伍的培養計劃,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素質;完善特殊教育領域中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晉升與福利保障制度,培養一支具有專業能力和信念的社工隊伍。 (三)有效介入需要建立社會服務倡導行動聯盟機制作為一個新生的社會服務領域,特殊兒童服務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除了學校老師和社工在直接服務的提供以外,仍需要建立一個多系統的服務倡導行動聯盟。 例如精神心理系統、婦聯繫統、共青團系統、康復師系統以及教育局內部系統能夠形成聯動機制,能夠及時根據這個群體的問題和需求進行及時的跟進,能夠將實踐經驗進行專項研究,以形成更有可操作性的服務推廣模式,讓更多的特殊兒童和學校、家長從中受益,也為社會問題的發生形成有力的促減作用。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JGLLR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6401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中區中長髮尷尬期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南屯不顯老的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大肚英倫油頭推薦髮廊南屯韓男刻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灣大道附近韓男造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一中商圈推薦髮色去色處理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質感色系商業髮色專業髮廊神岡逗號瀏海推薦髮廊 台中西屯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石岡韓式髮根燙推薦染髮髮廊 南屯隨性捲短短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Dcard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台中中區中分直長髮推薦染髮店 外埔不顯老的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北區染髮推薦